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议案提案 > 人大议案
关于建设免费使用体育设施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2/1 21:43:59
届次 十六届三次
编号 145
案由 关于建设免费使用体育设施的建议
撰写人 潘月萍
附议人
承办单位 区文广旅体局
处理情况 尊敬的潘月萍代表: 您好! 您提交的《关于建设免费使用体育设施的建议》已转至我局主办。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区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涉及的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收到建议后,我局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及时对接财政局、规资局、教育局和住建局。为鼓励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健身,拓宽健身场所,我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工程,购买公众责任险,鼓励镇街加大对各类健身场所的建设力度,区财政局根据各类健身点的类别进行建设补助,鼓励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对镇、街、村(社)运动会进行补助,为市民提供更多能够健身休息的场所。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控规修编,根据《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报批稿)区级体育设施布局要求,在编控规中落实“一场、两馆、一中心”,并配置不小于5000平方米的大型全民健身中心。在城镇单元详细规划修编中新建地块落实社区生活圈级体育健身服务设施配建标准,满足各级百户指标要求;在乡村单元根据行政村、自然村的规模,设置乡村全民室外健身点(建设场所,或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或同等规模的球类场地)。现状地块结合更新改造,灵活增补体育建设设施和场地。同时,积极推动公园与体育设施建设相结合助力迎亚运全民健身运动风采。在2023年1月杭州市规资局最新发布的《杭州市区城市公园建设》计划中,涉及余杭区的各节点公园、运动公园、街头绿地结合布置体育活动场地,增加健身步道和各类体育设施。针对镇街及社区体育设施缺少的现状,正在组织编写《杭州市余杭区嵌入式体育设施规划研究》,全面分析余杭区既有的体育设施总体建设分布情况,见缝插针式建设一批公共体育设施,城区全面建成“10分钟健身圈”,实现重大公共体育设施市域全覆盖,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我局充分利用亚运红利,深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潜力,持续探索社会体育场地差异化对外开放策略。制定实施《余杭区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场地(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方案》,组织区内68所符合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做到了“应开尽开”,其中A类开放学校即无住校生的中小学校、无晚自修的中学,学校体育场地(馆)的开放时间为工作日每天不少于3小时,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每天不少于8小时;B类开放学校即有住校生的中小学校、有晚自修的中学,学校体育场地(馆)的开放时间为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每天不少于8小时。组织全区1300处体育场地面向公众低免开放。为解决社会体育场地无差别开放设施易损坏、运动健身群体供需结构性失配等问题,将普惠供给与精准服务相结合,探索实行免费与低免分时段开放、为特定人群(学生、老年人、引进人才、残障人士等)定制优惠的运营策略,形成分时、分类、多层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各类人群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产品服务。同时优化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加大供给,完善区镇村三级体系。推动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政策配套建设群众体育设施,全程参与规划图纸预审、建设项目验收,按照《浙江省居民住宅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标准》,严格落实每户0.9平方米的室外体育配套面积和每户0.3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配套面积要求,且要求建成后无条件移交辖区镇街文体中心管理。同时以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为抓手,优化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布局与供给结构,着力推动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制定实施《余杭区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增量优配、存量提效、精细管理为着力点,统筹部署设施结构优化、居住区场地配建、园区场地嵌入、学校场地开放、公园绿地场地嵌入、桥下空间场地嵌入、河边绿道场地嵌入、智慧化运管八大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健身房”和“10分钟健身圈”。 再次感谢您对余杭区体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单位: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6月7日
反馈意见
满意度
反馈意见
办理方法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